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大连市防疫指挥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通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疫情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长期性,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攻坚战”,建立“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机制,切实做好我市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形势下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告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防控重点,将疫情防控纳入到社会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当中,继续强化四方责任,逐步由“党委政府完全主导联防联控为主”向“专业指导下群防群控、自防自控为主”转变,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防控格局。

(二)将防控工作职责固化到现有的行政组织构架之中,疫情防控与日常工作相融合,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将在疫情期间形成的好做法固化为居民健康生活的好习惯,转变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健康治理的长效举措。

(三)围绕疫情防控暴露出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构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有力保障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

(四)加大大数据平台的支撑力度,依托科研院所开展科研攻关和创新技术应用,力求让科学防控贯穿始终。

二、基本原则

(一)聚焦体制机制,防控体系健全完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 统筹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城市运行、社区治理等各环节,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

(二)聚焦自防自控,社会全员自治管理。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主动防控情况纳入社会信用监管体系,提升社会公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防护的能力,推广市民文明健康公约,构筑自防自控、群防群控、全民自治的防控格局。

(三)聚焦基层基础,防控策略重心下移。防控资源和力量向社区下沉,完善城乡社区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和社区服务精细化供给,夯实基层防线,完成从围堵防控到主动防御、从硬隔离到软着陆的转变。

(四)聚焦重点难点,防范举措精准高效。突出科技赋能、科学研判、信息支撑、动态防控和精准施策,快速准确把握疫情新变化新特征,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提高防控举措的智能性和有效性。

(五)聚焦效率效果,应急机制务实管用。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优化处置流程、强化快速响应、细化培训演练、深化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平战结合机制,加快建设分级多元、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三、防控策略

常态化疫情防控,关键在于“常态化”,要义在于“精准”,要一以贯之,坚持预防为主,决不放松,贯彻常态化防控策略,长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疫情研判和应急处置常态化

要充分认识疫情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各项准备。强化疫情研判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手段,快速有效地收集、研判、核查、处置各类信息,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及时、常态、科学研判,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调整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为疫情防控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提供支撑。切实做好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管理,完善聚集性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筛查-诊断-报告-隔离”闭环管理要求,一旦发生社区聚集性疫情或出现社区传播,要遵循“早、小、严、实”的原则,及时快速处置,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严防疫情输出和蔓延。及时总结完善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并将之固化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抓紧抓实联防联控、落细落好防控措施,加强平战结合能力,将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培训演练等应急准备工作融入常态化日常管理,强化应急意识、提升应急能力。

(二)社区精准精细防控常态化

牢固树立社区防控阵地意识,进一步完善社区防控工作机制,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推动防控数据向社区推送,防控关口向社区前移。根据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原则,科学研判疫情波及范围、严重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根据各地应急相应级别和县域疫情风险等级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社区防控策略,进一步细化实化社区防控各项措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的“网底”兜实、兜牢,借助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诊疗和健康管理,防控关口前移,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筛查,发挥传染病防控“第一守门人”和哨点作用。建立健全社区防控工作力量统筹机制,建立社区常态化防控工作队伍,将各级企事业单位下沉人员纳入社区防控工作队伍,由城乡社区组织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统筹使用,将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纳入属地疫情联防联控体系。在工作力量配备、防控物资调配、应急机制完善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切实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守牢守严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

(三)外防输入和内防反弹常态化

外防输入和内防反弹是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方面,进一步加强口岸卫生检疫,严格入境人员管理,织密严防严控网络,不断优化跟踪分析、入境严管、口岸检疫、封闭转运、集中隔离、医疗救治、信息推送、全程监控的“国门”到“家门”全链条严防严控闭环体系,保证无缝衔接和闭环运作,实现“及时管控一代病例、有效预防二代病例、切实杜绝三代病例”,坚决防范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疫情扩散和蔓延。在严防国内疫情重点地区疫情输入方面,加强疫情风险研判,动态调整国内疫情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要求重点地区来连人员主动向社区和单位报备,充分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自防自控工作机制,坚持用好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作用,精准管控,突出抓好重点地区来连人员监测、跟踪、筛查工作。鼓励居民主动监督报告,严格排查、不漏一人。在内防反弹方面,重在巩固战果,要精准识别疫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存在的反弹风险,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制定差异化的有效防控策略。

(四)医疗及疾控机构防控常态化

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分析研判、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医防结合,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按照“平战结合、安全实用”的原则,筑牢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防线,优化发热病人的就诊流程,继续做好传染病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继续严格执行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制度。将检测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新冠肺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等,实现2小时网络直报、12小时反馈检测结果。通过社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面对面流调三道防线,及时发现和报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加强治愈出院病例等重点人群监测,精准筛查发现散发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及时进行集中救治,坚持“四集中”,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强化住院患者鉴别诊断,堵塞医院防控漏洞。要加强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做好医院环境通风管理,落实分区管理要求,合理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别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加强医院陪护人员的管理,坚决防止医患交叉感染,守住医院感控防线。市区两级医疗、疾控机构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尽快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医疗机构要完善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和结构,创新储备方式,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就诊患者管理,做好院内引导和防控指导,尽量避免患者拥挤或人群聚集的情况出现。对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做好医学观察、跟踪随访和恢复期康复工作。

(五)企事业单位防控常态化

按照《企业及员工疫情防控措施20条(第二版)》的“十到位”要求,企事业单位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防疫物资保障,制定具有企事业单位特点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扫码进入、员工健康管理、通风消毒、宣传引导等日常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常抓不懈。防控责任到岗到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规范处置与报告。

(六)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常态化

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属地责任,成立常设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本辖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到社会治理体系中,制定本地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属地管理作用,对辖区内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制定常态化的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和监督管理制度,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部署、考核、指导和监控,督促单位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推动复工复产“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对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依法及时进行处理。

(七)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常态化

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的城乡人居环境;动员市民积极关注、支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以环境治理为主、药械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控策略,组织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活动,从源头上防控各类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加强社会公众和入境人员、复工复产人员、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广泛宣传科学、规范的防护建议,增强群众卫生意识,引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倡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八)疫情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常态化

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用,将心理服务纳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实施专业心理服务资源与基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优势互补、双向协作,常态化地动态评估社会心态,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水平,培养正视疫情常态化的理性平和社会心态。重点关注患者、医学观察人员及其家属等人群心理健康状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周全考虑、妥善安排、深入细致地做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孤寡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维护社会情绪健康稳定,坚定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战争的信心。

(九)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控常态化

生活场所、室内场馆、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等重点场所要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制定应急预案,建立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加强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减少举办人员聚集性活动,设立应急隔离区域和做好清洁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学校、养老机构、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监管和留置场所等重点单位要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制定应急预案,储备防护物资,建立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加强人员进出管理,做好人员防护和健康监测、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设立应急隔离区域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指导老年人、孕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促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或参加人员聚集性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属地责任,成立各级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负责领导常态化下的疫情防控工作,主要负责人对属地防控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分管责任。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委,机构下设应急处置组、医疗救治组、城乡社区组、严防疫情输入组、信息研判组、企事业防控组、宣传舆论组等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联防联控调度和会商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制定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具体工作措施,并组织落实到位。

(二)加强财政保障

健全经费和物资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费和物资保障机制,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财政资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各项经费得到保障、物资供应充足,确保不因经费和物资保障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

(三)积极宣传引导

健全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以科学和法律为标准,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防控信息。发挥媒体对疫情防控的监督作用。加强网络媒体信息监测,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发现并回应舆情信息,引导舆论,提高政府公信力。强化对虚假信息的甄别,及时消除负面影响。切实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传播疫情防控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引导凝聚力量,营造共克时艰的良好氛围。

(四)纳入信用体系

将企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和个人主动防控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将疫情防控领域守信失信“红黑名单”归集到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依法依规开展“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联合奖惩措施。通过发挥信用记录的价值取向和信用手段的警示作用,提升企业和个人疫情防控自律意识,促进企业个人主动防控。

(五)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考核方案,明确考核主体、对象和考核内容。将常态化疫情防控纳入对各地区、部门、单位的实绩考核和年度考核,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人头,确保层层落实、层层压实,真正形成闭环的刚性责任链条,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对于防控责任落实不到位、不配合各项防控工作开展的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附件:

1.疫情研判和应急处置常态化工作要点

2.社区精准精细防控常态化工作要点

3.外防输入和内防反弹常态化工作要点

4.医疗和疾控机构防控常态化工作要点

5.企事业单位防控常态化工作要点

6.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常态化工作要点

7.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常态化工作要点

8.疫情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常态化工作要点

9.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控常态化工作要点

                                                                           大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0年5月11日

发布时间:2020-05-12 09: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