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学校重点发展的主干学科,是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其建设定位为:服务国家战略,坚持海事特色,面向未来发展,对标世界一流,优化学科布局,打造学科高峰,推进分层建设,引导学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急需,进一步凝练方向,汇聚高水平师资队伍,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研究任务,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国内一流前列,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若干学科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逐步形成学科高峰。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中的轮机工程二级学科于1960年开始研究生培养,1981年11月,轮机工程学科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7月,轮机工程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于2001年2月获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本学科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二级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3月,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在船舶轮机设备及系统健康、安全、环保和高效运行,轮机模拟训练及在线训练和可视化决策支持系统,船用小型燃气轮机与能源有效利用,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与试验技术,压气机动叶叶尖小翼技术及应用,大型远洋船-风翼柴油机混合动力低碳控制技术,船舶柴油机废气排放的检测与控制,船舶安全与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价、事故应急及智能决策,FPSO不停产原油洗舱技术,润滑油状态监测和油品性能评定服务,绿色船舶新技术,船舶上层建筑与甲板气流场集成优化,救助及打捞技术与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及核心配套设备研发和直升机悬停救助训练模拟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实现了推广与应用。
经过学科组成员不断努力,199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下属的轮机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教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唯一获得了英国皇家轮机工程师学会认可;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设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成为教育部“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2009年教育部批准“航海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本学科列入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规划。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本学科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科研平台、学术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学科前列。
结合国家的“中国制造2025”、“四个交通”、“中国人工智能2.0规划”战略,响应海洋强国和航运强国的重大行业发展需求,同时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规划了下列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学术方向:轮机管理与动力工程、船舶危管防污与节能、救助打捞与海底工程、船舶电气与控制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轮机工程学院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轮机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轮机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船舶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海洋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
(1)博士学位授权点
☆ 轮机工程(代码082402)
本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授予权。
博士学位授予权批准时间:1986年。
本学科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在本门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一级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围绕我国航运交通业所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掌握国际研究的前沿动态,提出本学科中重大的前沿研究课题,具有独立从事理论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本门学科上取得创造性成果。能够胜任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轮机管理,船舶机电一体化,轮机自动化与智能化,船舶危管与污染控制,轮机智能制造,船舶绿色能源与动力系统,船海微纳能源运用工程等。
方向一:现代轮机管理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船舶绿色低碳运营技术和轮机智能运维技术。
方向二:船舶机电一体化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向是深远海锚绞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高效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与集成等领域。
方向三:轮机自动化与智能化
研究内容:针对动力系统健康评估及故障诊断技术、船舶智能能效管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轮机模拟及控制技术、船舶三维建模及仿真技术、船舶动力系统优化控制、船舶动力系统能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利用技术、无人驾驶船舶综合智能导控一体化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
方向四:船舶危管与防污控制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危险货物的综合风险评估、事故后果模拟以及事故应急响应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危险货物防污应急设备的各项机理性理论及实验。
方向五:轮机智能制造
研究内容:致力于船机系统智能故障诊断、船舶动力装置振动与噪声控制、绿色船舶摩擦学等基础理论探索、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实践。
方向六:船舶绿色能源与动力系统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清洁能源开发与应用、新型动力系统的创新以及智能化能效管理技术等领域。
方向七:船海微纳能源运用工程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海洋环境能量高效收集技术、海洋装备自驱动感知技术、海洋污染物自驱动治理技术和船舶检测新技术与装备等领域。
(2)硕士学位授权点
☆ 轮机工程(代码082402)
授予权批准时间:1981年。
轮机工程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海上运输的可靠、安全、高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保障,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本学科的研究重点在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侧重于船舶动力装置系统设计优化、振动监测和减振隔振设计、船舶及海洋工程机电一体化装备的综合节能及环境经济性、故障诊断的预测预警技术、轮机自动化及智能化、轮机仿真技术及船舶轮机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课程:高等工程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现代控制理论、可靠性理论、故障诊断与时效分析等。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研究所、船级社、造船厂、造机厂、港航企业、物流企业、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港航学校教师等。
(3)专业学位授权点
☆ 船舶工程(代码085505)
本领域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 海洋工程(代码085903)
本领域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