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风采>

姓名:李文华

职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位:博士

电子邮箱:lwh992@dlmu.edu.cn

个人简介:

李文华,大连海事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负责人,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大连市深海资源开发高端装备设计优化与健康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深海资源开发高端装备设计优化与健康评估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解决了深远海锚绞系统“卡脖子”难题,联合研发国内首套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和全球唯一一套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并完成示范应用,首次实现国产绞车在7762米深度取得样品,获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报道。发表高水平论文70 余篇,授权专利70 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 项,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各1 项,主编出版专著1部、编著1部、教材3部。以第一完成人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 项,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入库成果”3项。获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交通青年科技英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称号。

荣誉称号

[1] 教育部特聘教授,2024年

[2]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2024年

[3] 辽宁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

[4] 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2024年

[5] 辽宁省高校“校园先锋示范岗”(个人),2023年

[6]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2年

[7]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021年

[8]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

[9] 辽宁省优秀教师,2020年

工作经历:

2019.08—至今 大连海事大学 轮机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负责人

2014年8月—2019年7月 大连海事大学 轮机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16年12月—2018年1月 交通运输部 科技司 借调

2011年2月—2012年3月 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 访问学者

2009年8月—2014年7月 大连海事大学 轮机工程学院 讲师

2006年4月—2009年7月 大连海事大学 轮机工程学院 助教

研究方向:

深海资源开发高端装备设计优化与健康评估

主要学术兼职:

[1] 科技部“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

[2] 大连市深海资源开发高端装备设计优化与健康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

[3]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

[4]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海洋工程类专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 “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执委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6] 《船舶工程》、《中国海洋平台》期刊编委

主要科研项目:

[1]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与全海深CTD绞车系统研制及示范应用”,2023.12-2026.11,主持

[2]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研制”,2018.08-2021.12,课题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海底跨接管在内部多相流和外部海流联合作用下耦合振动及疲劳机理研究,2023.01-2026.12,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船舶液压系统流动介质边界层感知点优化布置理论及其状态模型研究,2018.01-2021.12,主持

[5] 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多点系泊系统集成及关键设备研制,2019.01-2021.12,主持

[6] 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锚泊定位绞车系统研制,2018.01-2020.12,课题主持

[7]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深水重载轻质缆绳绞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23.1-2023.12,主持

[8]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深海科考绞车升沉补偿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21.01-2023.12,主持

[9]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深水钻井立管振动特性与控制技术研究,2020.01-2022.12,主持

[10] 交通运输部战略规划政策项目,无人船技术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2018.01-2019.12,主持

[11]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建模与控制试验研究,2015.01-2017.12,主持

[12] 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深海、极地资源勘探与环境调查用智能布放回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25.01-2026.12,主持

科研成果获奖:

[1] 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深远海锚绞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2023年,排名1

[2] 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深海锚绞系统设计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2022年,排名1

[3]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半潜式海洋平台锚泊定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21年,排名1

主要教改项目:

[1] 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海洋强国战略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2023年,主持

[2] 教育部产学研合同协同育人项目,《锚泊及动力定位系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2020年,主持

[3] 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2017年,主持

[4] 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及联合培养基地研究与实践,2020年,主持

[5] 大连海事大学一流学科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专项,以行业为依托,构建基于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2020年,主持

[6] 大连海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轮机工程专业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方向课程体系与专业对标研究,2020年,主持

教学成果获奖:

[1] 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海洋强国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2023年,排名1

[2] 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聚焦“海洋强国”国家战略,探索校企联合模式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2022年,排名1

[3] 辽宁省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半潜式平台锚泊定位与作业虚拟仿真实验,2022年,排名第1

[4] 首届辽宁省教材建设奖,《轮机概论》(英文版),2020年,排名1

[5] 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技术,2018年,排名1

[6] 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二等奖,《液货船设备》,2013年,排名1

[7] 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高等教育组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单机版)三等奖,《<液货船设备>教学平台》,2013年,排名1

代表性教材:

[1] 《锚泊及动力定位系统》,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第一主编,2022年

[2] 《轮机概论》(英文版,辽宁省教材建设优秀教材),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第一主编,2020年

[3] 《船舶辅机》(辽宁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参编,2016年

代表性论著:

[1] 专著:《船舶科考绞车系统设计与优化》,科学出版社,第一主编,2022年

[2] 编著:《智能船舶导论》,科学出版社,第一主编,2022年

[3] 编著:《液化气船舶设备与安全管理》,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第一主编,2020年

[4] Lin S, Pan S, Li W*, et al.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y of pounding tuned mass damper on jumper flow induced vibration [J]. Ocean Engineering, 2025, 315: 119784.

[5] Li W, Wu H, Lin S*,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electromagnetic thermal performance of non-metallic armoured optoelectronic cable winch system [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 12: 895.

[6] Song W, Li W*, Lin S, et al. Flow pattern evolution and flow-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 in multiphase flow within an M-shaped subsea jumper [J]. Ocean Engineering, 2024, 298: 117213.

[7] Ye H, Li W*, Lin S, et al. Load assessment method for multi-layer oceanographic winch with synthetic fibre ropes based on non-rotation symmetric cylindrical model [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 12: 409.

[8] Li W, Du G, Lin S*, et al. Dynamic response assessment for mooring system of 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s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in-line tensioner based on fully coupled load calculations [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 12: 2138.

[9] Li G, Li W*, Lin S, et al.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a subsea rigid M-shaped jumper subjected to combin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s [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 12: 1261.

[10] Song W, Jan M, Li W*, et al. On the importance of angle dependent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towing ropes with large inclination angles[J]. Ocean Engineering, 2024, 300: 117509.

[11] Ye H, Li W*, Lin S, et al. A framework for fault detection method selection of oceanographic multi-layer winch fibre rope arrangement[J]. Measurement, 2024, 226:114168.

[12] Li W*, Xu C, Lin S, et al. Predic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optimize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for AHC system[J]. Ocean Engineering, 2023, 289: 116178.

[13] Li G, Li W*, Han F,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one-way coupled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analysis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conveyed by subsea rigid M-shaped jumper[J]. Ocean Engineering, 2023, 285: 115292.

[14] Liu Y, Li W*, Lin S, et al. Hydraulic system fault diagnosis of the chain jacks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fusion[J]. Measurement, 2023, 117:113116.

[15] Li G, Li W*, Ye H,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cyclic-bend-over-sheave(CBOS) characteristics of an HMPE fibre rope under dynamic loading[J]. Applied Ocean Research, 2023, 138:103642.

[16] Li W*, Li J, Yin G,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the slug characteristics and flow-induced vibration of a subsea rigid M-shaped jumper[J]. Applied Sciences, 2023, 13:7504.

[17] Ye H, Li W*, Zhang H,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dimension-stable synthetic fibre rope under investigation of spooling test on the multilayer winch drum[J]. Ocean Engineering, 2023, 279: 114585.

[18] Li W*, Liu X, Li G, et al.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a subsea rigid M-shaped jumper subjected to combin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s[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3, 11: 91.

[19] Li W*, Zhou Q, Yin 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two-phase flow-induced vibration of a multi-plane subsea jumper [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2, 10: 1334.

[20] Li W*, Song W, Yin G, et al. Flow regime identification in the subsea jumper based o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and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66: 113152.

[21] Li G, Li W*, Lin S, et al. Dynamic stiffness of braided HMPE ropes under long-term cyclic loads: A full-scal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J]. Ocean Engineering, 2021, 230: 109076.

[22] Ye H, Li W*, Lin S,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pooling test on the multilayer oceanographic winch with high-performance synthetic fibre rope[J]. Ocean Engineering, 2021, 241: 110037.

[23] Lin S, Li G*, Li W*, et al.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for dynamic tension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of HMPE fibre ropes[J]. Applied Ocean Research, 2022, 119: 103021.

代表性专利:

[1] 发明专利,一种电动绞车主动升沉补偿系统自抗扰控制及优化方法,专利号:ZL202311479584.0,排名第1

[2] 发明专利,一种止荡对接装置及其水下设备吊放回收系统,专利号:ZL202310188128.4,排名第1

[3] 发明专利,一种缆绳实时状态监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2111101190.2,排名第1

[4] 发明专利,一种缆绳拉伸实验台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2110548241.X,排名第1

[5] 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固定海缆储池的自动储缆系统及其储缆方法,专利号:ZL202410032396.1,排名第1

[6] 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接头、系泊系统及其系泊方法,专利号:ZL202311027451.X,排名第1

[7] 发明专利,一种合成纤维缆,专利号:ZL202110548229.9,排名第1

[8] 发明专利,一种锚链提升器液压系统、装置及装置的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2110336217.X,排名第1

[9] 发明专利,一种锚链提升器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2010324059.1,排名第1

[10] 发明专利,一种掣链器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2010323142.7,排名第1

[11] 发明专利,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及方法,专利号:ZL202010323143.1,排名第1

[12] 发明专利,用于科考船绞车系统排缆器的缆绳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2010099828.2,排名第1

[13] 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专利号:ZL201911262269.6.X,排名第1

[14] 发明专利,具有飞轮储能系统的电池动力船舶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1910736369.1,排名第1

[15] 发明专利,船舶发电柴油机与飞轮储能系统联合工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1910357560.5,排名第1

[16] 发明专利,水中仿鱼尾推进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1910302374.1,排名第1

[17] 发明专利,波浪补偿活塞张紧器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1910256417.7,排名第1

[18] 发明专利,科考船绞车系统缆松弛补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1811368424.8,排名第1

[19] 发明专利,科考船绞车系统快速更换缆绳装置及更换方法,专利号:ZL201810947143.1,排名第1

[20] 发明专利,航标船海上作业水下机器人自动化作业装置及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1810468523.7,排名第1

关闭窗口